孙晓红:宝马召回 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
  • 发布日期:2014-03-20
  • 发布人:autosos
  • 点击量:1937
车救援友情提醒:文章转载至车讯网

汽车召回,在我们这个汽车第一生产大国里,虽然有了条例且改进了条例,但是,一直是个颇受关注的话题。无它,汽车企业都不欢迎召回,并全想法设法回避召回。

  为何企业不欢迎召回?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问题。一是召回当然要耗钱,而且对品牌似乎有伤害;二是,虽然有召回条例,但是对于企业的制约力度并不大,条例上对拒不召回企业的罚款额太低,财大气粗的企业根本不当一回事,另外,这几年来,还没有一家企业被裁定为拒不召回,都是“主动召回”,质检总局从来还没有罚过任何一家企业。

  不仅如此,有两家外资企业面对该不该召回的质疑时,还公开回应:“宝马公司对于螺栓断裂的问题早已经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过召回,达到召回的标准需要达到相关条件。目前质检总局调查后的建议为不做强制性召回。”嗯,听上去,质检总局作为一个主管部门,召回条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,居然成了这些企业的护身符。

  事实上,质检总局绝对不可能这么说话。至少不会这么公开地说话。为什么?因为,这是与它的职责相违背的。另外,条例也规定了,应该召回的企业,只是向质检总局提交召回报告而主动召回,拒不召回者,质检总局搜集了足够多案例之后,可以强制召回,并对相关企业处以条例规定的罚款。

  条例 第十六条 生产者实施召回,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制定召回计划,并报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备案。修改已备案的召回计划应当重新备案。也就是说,我国召回条例实行报备制,企业应该主动召回,并向质检总局报备。

  因此,质检总局怎么可能说,你不要召回,因为你没有达到召回的相关条件。达没有达到召回条件,条例有明文规定,企业自身是明白的。如果不达召回条件,为何要向质检总局提交召回报告?!那不是没事逗质检总局玩?

  宝马前不久正是玩了这么一出戏。其发动机凸轮轴螺栓呈批量性断裂,并名之曰“善意保修”区别对待消费者,引起车主不满而投诉。面对媒体的质疑,宝马有关人士居然回应说:质检局认为我们不要强制召回。事后舆论大哗,宝马到处删改文章,四处公关,有关质检局的说法几乎全部删掉,只有极少页面没被删改。而成都商报在采访了车主后面发出的报道,仅仅不到一天时间,其网站上就被删除。尤其聪明的是,在315之前一天,宝马发布官方声明,说正在准备就发动机凸轮轴断裂一事进行召回。嗯,至少态度不错,央视315晚会不会再因此而让宝马上榜了。

  那么,何时正式召回?有消费者说,已经接到质检总局电话,展开调查了。那么除开央视315的影响,宝马是不是因为害怕质检总局的调查从而才宣布准备召回?那么,如此再召回,算“主动召回”呢,还是强制召回?宝马将会面临质检总局调查之后多少的罚款额?

  希望宝马尽快给社会一个答复,以证明自己是负责任的企业公民、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商。

  企业总认为召回有损品牌形象,所以千方百计不肯召回。其实,汽车是关乎着消费者以及社会安全的商品,召回制度正是对于消费者以及社会安全的保障。一定程度上来说,能够主动召回的企业,正是对消费者以及社会负责任的企业,也是对自己品牌负责任的企业。出了问题不召回,短期看来企业是得了好处,但是,就算对于自己品牌的损害,也是难以估量的。就像如今的宝马,消费者维权的声音此起彼复,各种上访以及论坛里的帖子到处都是。靠删和堵,不是负责任的解决方式。

  还是按条例规定,实施自己的诺言,好好地召回吧。也许态度够好,质检总局可以不认为你是强制召回,而免了不菲的罚款呢。